真空氢气炉的操作需围绕 “安全防护、参数精准、流程规范” 三大核心,兼顾气体安全与设备稳定运行,以下是关键操作要点:
一、开机前准备(安全前置)
环境与设备检查:确认操作区通风良好,无明火、易燃易爆物品;检查炉体密封垫圈无破损,炉门锁紧机构灵活,管道接口无松动。
气体与电源核查:氢气钢瓶压力正常(≥0.3MPa),减压阀、管路无泄漏(可用肥皂水检测);接通电源,确认接地可靠,控制面板指示灯、仪表显示正常。
样品预处理:清理样品表面油污、粉尘等杂质,避免加热时产生有害气体;样品尺寸不超过炉膛额定空间,摆放均匀,预留气体流通间隙。
二、参数设定与启动(精准把控)
工艺参数设定:根据材料需求,设定炉膛温度(按升温速率≤5℃/min 调整)、保温时间,明确真空度目标值(通常≤10Pa)及氢气通入流量(一般 0.5-2L/min)。
抽真空与换气流程:先启动真空泵,待炉膛真空度达标后,关闭真空泵;缓慢通入氢气置换炉膛内空气,置换次数不少于 3 次,确保氧含量≤0.1%(可通过气体检测仪验证)。
升温启动:确认置换合格后,启动加热程序,全程监控温度仪表显示,避免超温;升温过程中保持氢气持续流通,维持炉膛微正压(≥0.02MPa)。
三、运行过程监控(动态值守)
实时监测关键数据:每 15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、真空度、氢气流量,确保参数稳定在设定范围,偏差不超过 ±1℃。
安全隐患排查:运行中观察管路是否泄漏、炉体是否异常发热、氢气报警器是否报警;若出现参数波动或报警,立即暂停升温,排查故障后再继续。
禁止违规操作:运行期间不得打开炉门,禁止在炉体周围进行焊接、动火等作业;严禁随意调整氢气流量、真空度等关键参数。
四、停机与收尾(规范闭环)
降温操作:保温结束后,停止加热,保持氢气流通,自然降温或按设定降温速率(≤8℃/min)降温,禁止快速降温导致炉体变形。
气体置换与泄压:待炉膛温度降至 100℃以下,关闭氢气钢瓶阀门,通入氮气置换炉膛内氢气,置换完成后缓慢泄压至常压。
设备清理与关机:打开炉门取出样品,用干布擦拭炉膛内壁,清理残留杂质;关闭总电源、真空泵,整理管路,记录本次运行参数与样品状态。
五、安全操作红线
必须佩戴防护手套、护目镜,操作时保持安全距离,严禁正对炉门站立。
氢气泄漏时,立即关闭钢瓶阀门,通风换气,严禁开关电器或产生火花。
非专职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操作设备,严禁修改设备内置安全参数。